凱發AG1956年毛主席舉行國宴錢學森到場找不到座位毛主席:來1號桌1956年1月,毛主席舉行國宴,凱發AG招待參加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的代表。錢學森也在被邀請之列。當錢學森拿著請柬,按照請柬上的座號找到37號的時候,發現座位上寫的不是自己的名字。
錢學森有些疑惑,再次拿出請柬進行核對,發現請柬上寫的就是37號。就在這時,一位工作人員向他走過來,非常禮貌地對他說:
跟著工作人員,錢學森來到了一張桌子旁邊。細心的錢學森這才發現,這竟然是一號桌,他知道這是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就餐的桌子,他更加疑惑了。就在這時,工作人員指著一個座位說話了:


錢學森出生于1911年,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在中國最黑暗的歲月中度過的,慢慢的,他產生了
1934年,錢學森畢業于交通大學,他學的是工程機械,因為他知道中國之所以被列強欺侮,就是因為工業落后,而工業落后的根源就是科學技術落后。1935年,清華大學招收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,錢學森順利考中。
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航空,他僅用一年的時間,就修完了研究生的課程,拿到了碩士學位。第二年他又轉到

錢學森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,但是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。恰逢新中國成立,他決心回國為新生的共和國大干一場。
1950年,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收拾行裝,準備回國。錢學森知道,國內最缺乏的是專業書籍,于是他帶足了各種書籍,連同他多年的筆記,足足有800多公斤重。
“錢學森對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了如指掌,他一人能頂5個師,我寧可殺掉他,也不能讓他回中國。”

1954年,蔣英打電話給中國城的華僑,要他們幫忙買菜。一位華僑給蔣英送菜的時候,在菜籃子里藏了一本
,畫報上有一張照片,那照片就是流傳廣泛的新中國成立時,毛主席和中央政府領導站在城樓的影像。


于是夫妻倆趕緊給陳叔通寫信。凱發AG但是他們不知道陳老的地址,于是決定先把信寄給錢學森的父親??勺屑氁幌?,直接把信寄給錢父也不妥,因為美國人肯定會檢查他們的信件,那樣他們回國的目的豈不是要暴露?
蔣英還有一個辦法,她的妹妹當時在比利時,于是就把信寄給在比利時的蔣妹,然后讓蔣妹把信轉寄給錢父,再通過錢父把信轉給陳老。

錢學森的信輾轉來到了陳老的手中,信中主要講了兩個意思,一是錢學森強烈希望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,二是揭露了美國人的兩面派嘴臉——
周總理看到錢學森的信,連聲叫好。當時王炳南正在日內瓦跟美國進行大使級會談,周總理讓外交部立即轉交王炳南,讓王炳南揭露

10月26日,錢學森一家終于來到北京,住進了早就安排好的北京飯店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帶著妻兒來到廣場,看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,錢學森熱淚橫流:

1956年10月8日,國防部第五研究院——我國首個火箭、導彈研究機構成立了,錢學森被任命為第一任院長。五院設在一個招待所,當時那里人跡罕至,草木叢生,設施簡陋,而且遠離市區,交通不便。其工作條件之艱苦可以想象。
更困難的是,安排給錢學森的團隊成員,全都對導彈一無所知,錢學森要首先給這些科研人員進行掃盲。于是他親自編寫教材——
為了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,錢學森先培養老師,然后讓這些老師再去給其他人講課。而這些所謂的老師,都是一邊學習,一邊講課。我國最早的導彈、航天人才,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。
導彈研究攤子大,錢學森不可能每個環節都要顧及。但是遇到一些技術難題,大家首先想到的,就是請錢院長指導。

“我們不能單純關注故障,而應該思考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發動機的燃燒穩定性??纯词遣皇歉哳l振蕩有關。”
60年代的一次導彈試驗過程中,科研人員忽然發現導彈彈體癟了個坑,所有在場的人員都緊張起來,這可是嚴重的故障,大家都認為必須中止導彈發射。
錢學森得到報告后,親自攀上發射架,他經過仔細察看,認為彈體雖然變形,卻并未造成整個彈體結構的破壞。錢學森斷定,這是在加入推進劑的時候,忘記關通氣閥,造成彈體內部形成真空所致,下一步點火發射的時候,彈體內就會充氣,內部壓力自然會升高,這樣就會使彈體恢復到原來的狀態,所以這個故障不至于影響導彈發射。
但是大家都沒有經歷過這類事情,心里都沒底,基地司令甚至都不敢在給中央的報告上簽字。錢學森果斷地說:
錢學森雖然是絕對的技術權威,但他卻非常,在工作中不僅虛心聽取老同志的意見,年輕人的意見他也虛心接受。

一次進行導彈射程試驗,按照當時的情況,預計達不到設計的射程。這時,一位年輕人向錢學森提出了很好的建議,這位年輕人名叫王永志。他說:
按照常規思維,增加推進劑,增加推力才有利于增加射程。但是錢學森明白王永志的意圖,他是要通過減少推進劑,來達到減輕導彈重量的目的,這樣自然能夠增加射程。錢學森于是拍板,就按王永志的主意辦。結果試驗達到了理想的目標。

錢學森到達中南海以后,首先接見他的是周總理。周總理跟錢學森親切握手并簡單交流之后,就領著錢學森來到毛主席當時的住處菊香書屋。

“美國人說你能頂5個師,他們低估了你啊。對我們來說,你比5個師的價值要大得多。我正在學習你的《工程控制論》,我看你不僅造火箭、導彈在行,你對我們整個國家的建設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。”
人們知道,毛主席向來反對過生日之類的活動,但是這一回,毛主席卻將生日宴會搞得規模較大,一下子把參與研究的重要科學家都請來了,這中間自然少不了錢學森。

由于錢學森的特殊工作,他的安全問題成為重中之重。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過問錢學森的安保工作,他們安排開國上將、我們的特工之王李克農專門負責錢學森的安全,李克農安排了8個武藝高強的警衛保衛錢學森。
之后,毛主席再次過問錢學森的安全問題。周總理親自讓人安排一位化驗員專門負責錢學森一家的食品安全。凡是進入錢家的食品,都要經過化驗才能過關。
按照規定,錢家吃的食物都要在電冰箱中留下樣品,24小時以后,才能丟棄。當時的冰箱可是奢侈品,我們自己還沒有制造能力,錢家用的冰箱是從蘇聯用寶貴的外匯換來的。
上世紀60年代初,國家困難,很多人忍饑挨餓,但是政府卻特別照顧錢學森等科學家,不僅保證他們吃飽,還額外供應他們補養品。一向溫和的錢學森卻發了脾氣,凱發AG他拒絕吃肉,拒絕搞特殊,堅決跟大家同甘共苦。

困難時期,錢學森多次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資標準。1963年,錢學森給五院的寫信,要求把自己的工資從每月450元,降到350元。
錢學森是第一任五院院長,后來他申請辭去這一職位,甘心做副院長。在給聶帥的申請中,錢學森是這樣說的:

“近來,我因年齡關系,已不能參加學術活動,故已無力承擔中科院學部委員之職,特提出申請,辭去學部委員。”
錢學森就是這樣一個人,他不僅為我國的航天、導彈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,他還在人格上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,錢學森不愧為風范長存的科學大師。
2009年10月31日,98歲的錢老在北京逝世,消息傳開后舉國悲痛,許多人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為錢老送行。

。但是這次,國家沒有答應他,錢學森的遺體和棺木上都覆蓋著黨旗,由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。而這,也是錢老應該有的待遇,他受之無愧。